進入“十四五”,我國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近年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沖擊,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和轉型升級的巨大挑戰,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廣大企業,包括央企國企和其他不同體制類型企業,堅定不移縱深推進改革發展,實現向世界一流企業的邁進,取得了歷史性輝煌成就。
一、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國有企業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我國國有企業以黨的全面領導為根本原則,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好“兩個一以貫之”的重要要求,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把黨的領導融入企業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企業治理結構之中,打造了黨委領導核心和現代企業管理的公司治理雙重優勢,極大堅定了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制度自信。
二、 以深化改革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國有企業改革,搭建形成國企改革以《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為統領的“1+N”政策體系,支撐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落地。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明確了深化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目前主體任務基本完成,各中央企業和各地改革工作臺賬完成率均超過98%。國企改革縱深推進有力提升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三、 以科技創新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勇當原創技術策源地、現代產業鏈鏈長是國有企業的重大任務。我國廣大企業積極落實國家科技創新戰略,2021年底,我國中央企業擁有研發人員107萬人,比2012年底增長53%,擁有兩院院士241名,約占全國院士總數的1/7。我國中央企業聚焦自主可控,大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有效填補多領域空白,集成電路、5G通信、高速鐵路、大飛機等領域“卡脖子”問題不同程度緩解。
四、 以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聚焦主責主業,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我國國有企業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近年來,中央企業數量從十年前117家調整至98家,實施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充分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有力促進了企業輕裝上陣,更加聚焦主責主業發展實體經濟,進一步筑牢了企業高質量發展根基。
五、 以國有資本布局的不斷優化,持續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資委積極推進布局結構優化調整。中央企業的數量動態調整,體現了國有資本整體功能、資源配置效率和發展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依法依規規范運作、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等方面做出表率?!皟深惞尽保▏匈Y本投資公司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作為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重要內容,促進了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保值增值及提升國有資本控制力、影響力目標的實現。
六、 以更好的融入服務國家戰略,持續提升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
我國國有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在關系國計民生、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發揮著基礎保障作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與挑戰,在應急保供、醫療支援、復工復產、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積極探索與鄉村振興共贏的新模式,全方位助力鄉村振興;在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過程中,扎實推進央地合作;積極踐行ESG理念,踐行碳達峰、碳中和,走出綠色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之路。
七、 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引領作用
我國積極拓展海外業務的企業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立足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重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中歐投資協定等重大機制,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充分鞏固和拓展我國對外開放優勢,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八、 以人民和社會共同財富的守護者,更好地推動共同富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資國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履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在守護發展人民共同財富當中更好地推動共同富裕。2012-2021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達到15.7萬億,年均增長8%。中央企業的發展壯大,為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不斷把“蛋糕”做大做好,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逐步打造自身為財富共享平臺,在共同富裕中展現更大的作為,更好發揮作用。
企業強則國家強,企業興則國家興。我國2022年進入世界500強榜單的企業有145家,數量繼續位居各國之首,其中包括國有企業99家,這充分體現出我國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積極成效。我們以深化改革的新步伐,邁向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新征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